2006年12月1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制和文学如影相随
本报记者 陈卓

  近日,一场“法制题材与纯文学创作”的研讨会在杭召开。首次将“法制”与“纯文学”的碰撞直接摆到桌面上进行探讨,让参加省作协法制(军事)文学创委会聚会的作家们溅起思想的火花。

  法制文学应赢得更高文学地位
  “应给予法制文学一定的文学地位。”这是一种声音。有作家提出,如《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全世界已经销售了几亿册,经久不衰,可惜的是始终没能在文学地位上得到很高的认定。这是很多法制题材的文学遭遇的境况——叫座却不够叫好。
  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执行主任陈源斌认为,法制题材作品的文学地位上目前越来越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有很高文学地位的作品取材于法制领域。
  陈源斌本人就一直在法制题材的纯文学创作道路上走得坚定且硕果累累,发表了一大批内容深刻、以揭示社会法制问题为主的、具有警世意义的文学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被改编成《秋菊打官司》的《万家诉讼》。今年他所写的4个中篇小说《秋菊打假》、《秋菊杀人》、《拷打春天》等,无一例外地上了全国最顶尖的文学刊物。
  无论法制题材的文学创作如何不易,走出自己的法制创作之路,赢得应有的文学地位,是大家一致的努力方向。

  法制题材与纯文学的完美结合
  在探讨如何将法制题材和纯文学完美结合中,很多人谈到了目前当红的畅销书《我的名字叫红》。这部书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代表作,之前还获得了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欧洲三大文学奖项。
  “再好的作品,如何让读者接受始终是大家研究的问题,法制文学也不例外。用时尚、贴近读者市场的手段,也许是一种较好方式。”
  有作家认为,《我的名字叫红》采用了多声部的叙述方式,不同的人物、动物甚至树、金币和颜色等等都各自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情,这些不同视角最终又凑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这种新颖的方式,本身就能吸引很大一批读者。
  “通俗未必是坏事。”有作家认为,虽然《我的名字叫红》讲的是严肃话题,从故事的背景看可以算是一部历史小说,但从凶杀与破案的内容看,可以算是悬疑或推理小说,从男女主人公间的情感来说,又是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小说,这比较符合通俗类小说读者的口味,和美国作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一样被世人叫好。

  法制题材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热血丰碑——一位英雄民警的人生轨迹》是作家苏向国历时3个月,采访了上百人著成的16万字的心血,作品真实地记叙了英雄民警张叶良的人生轨迹。
  苏向国有过到农村挂职锻炼的经历。其中村委会如何海选?村支书上任后不合格如何进行罢免等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这些思考也带给他文学创作上的诸多灵感。
  法制文学除了要有产业化发展,在商业上能有所作为,还会为社会的平安和谐出力。有作家认为,法制题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起到除暴安良、弘扬正气的作用。还有作家认为,每个领域都会涉及到法制问题,所有的文学都有法制的影子,正确的法制引导能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据了解,省作家协会法制(军事)文学创作委员会,是省作协创委会中最新的成员。作家认为,这个创委会的成立,与“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的要求是一致的。
  以作家所处的行业职业来分,目前法制(军警)创委会成员大约在30人左右,作者以解放军、武警部队为主,其余是公安、检察、法院、监狱、纪检委及人大等部门。创作门类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等。